瑜伽历史二:面临失业的瑜伽大师

瑜伽很火热,但瑜伽老师却面临失业的危机,市场趋近饱和,但仍然有许多瑜伽老师被培训出来,在快速的七十二小时之内一批批挂著瑜伽老师头衔的产品不断生产出来,供过于求,造成瑜伽老师面临失业的窘境,也就是课愈接愈少,要少,就是钟点费愈来愈少。

犹如狄更斯(C. Dickens)在《双城记》所言:“这是最光明的时代,也是最黑暗的时代。”

没错,光明与黑暗,就在一念之间。有人看到危机,也有人从危机中看到转机。

在这个转折点,才能真正冲刷出一个人的心志,有志者会利用这段时间沈潜,反省,思索,下一步该如何走,是就此打住,抑或是,再次浴火重生。

这样的窘境,不是只发生在少数人的身上,在克里虚那玛查雅的身上就活活地发生过,想想!这位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瑜伽之父”的大师,在其晚年的教学生涯里,竟面临无学生可教的窘境。当时,他面对空荡荡教室里仅存的三名学生,再映照当年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六十耳顺的他,真是无语问苍天,最可悲的是,当年调教出来的学生如艾因卡及Indra Devi皆已名满天下,而他因印度独立之后政权更迭,在失去旧有迈索皇室庇荫而新的主事者对瑜伽不感兴趣之下,毅然决然离开这个曾经让他茁壮温饱的温室,重新走入人群,将瑜伽的爱被泽给大众。

将瑜伽的爱分享给人们,是其老师的训示。克氏的老师Sri Ramamohan Brahmachari圣拉玛默罕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待在遥远的西藏拉萨山深处,精进苦修,是当时印度人眼中真正的大师,这位大师收了克氏为徒,在其学成之际,只要求他两件事:

一,是回国后,在印度国内教授并传扬瑜伽的科学与艺术。

二,是成家立业。不要独自苦行,要走入婚姻,养儿育女,在家庭的柴米油盐中苦行。

个人认为,这点是对的,在印度,一般人都是在成家立业儿女成人责任已了后,便开始专心修行,否则每个人都独善其身,社会机制将无法运作。所以,瑜伽行者不应将家庭视为牵绊,应视其为一种修行,一种对本份的修行,扮演好夫妻、父母、人子的角色,才能真正将棱角分明的自我磨合到最纯净的境界,这也正是瑜伽经要求的精神。

记得早年,一位国内的前辈曾说过一句话,他说,练瑜伽早要有大成就者,必须看破红尘,或是生了重病,在面临人生最悲惨的状态之下,才能真正放下一切,专心修行瑜伽。这句话当时吓坏了我的同学,因为她家庭幸福美满,她可不希望因为练瑜伽练到夫离子散的地步。当然,前辈本身是妻离子散,所以他才能身无挂碍地专心修行瑜伽,但其实,不用如此,也可成就瑜伽,诚如Sri Ramamohan Brahmachari圣拉玛默罕那所言,将瑜伽的爱被泽到周遭的人,那就是瑜伽,一种在生活中研习的瑜伽。

克氏,回国之后不忘师训,时时将老师的鞋子放在头顶上,缅怀师恩。在印度,一位学生弯腰下跪亲吻老师的脚趾是表达其无上敬意的方式,克氏此举,显示他的老师在他心中的份量是无人能比的。

值得一提的是,克氏是一位十分好学的人,也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人,以现代话来说,就是具有实验教学的精神,他汲取瑜伽经典将其注入现代元素编排出符合年轻人的ashtanga瑜伽,以串连动作将每个体位法像珠子一样串起来,这的确是很不错的教学方式,他以凝神及呼吸的技巧,充分掌握住瑜伽要求专注及心在当下的精神,但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族群的需求,如晚年发展出来的viniyoga的理念。

克氏的一生中,在变动中寻求永恒不变的真理,在不变的真理中不断地求变。

这和古人老子的理念十分契合,也和电脑怪才的现代人朱邦复理念相符,朱老曾言,人必须处于半穷状态,才能不断地激发出求生的意志,太过安稳的人生,乏味且危险,有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朱老的话,一点也不假,想想,圣严法师当年以不惑之龄远渡东洋取经,在天寒地冻的雪国里穷究经典,他的老师鼓励他:

“道心之中自有衣食,衣食之中没有道心”这句话的真谛,各位可参透!

我想,克氏老早就参透这层道理,所以,他回国之后并没有到大学任教,而是展开一连串的行程,将古老瑜伽的价值重新介绍给印度人们,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瑜伽已成为印度最重要的文化输出品,就像中国的少林武术一样,是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表征。

但最最难能可贵的是,克氏在其晚年面对教学生涯上最重大的挫败,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重新思索教学风格上的突破,对一位老师而言,最大的失败在于无学生可教,最大的成就在于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克氏刚好面临这两个窘境,不过,很快地,当他重新教一般人即所谓的normal people(记得在国外受训时,老师常说我们这群人是abnormal,言下之意,normal就是指没练瑜伽的人,也就是当过兵的人最喜欢讲的“那群死老百姓”)时,他发现,天啊,没想到大家问题一堆,毛病一堆,于是乎,他比他的学生艾因卡更致力于疗愈瑜伽这一领域。

他早年曾精研阿育吠咜医学,因此他对人体的医学常识是比艾氏丰富许多,也因此他在晚年指导学生时,特别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他会利用把脉来分析学生的体质,是属于风向或是水向的体质,在体位法的教学上也会因此而具有弹性,例如:同一个体位法,可能有好几种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死板板地脚一定要外转九十度,大腿一定要转正朝前,当然这是最佳准则,但,不见得适用在每一个人身上,当要求角度一定要对的时候,克氏必须先确认这个人的肌耐力是否足够去承受这个标准动作,若不行,就必须先强化肌肉组织,才能避免伤及软组织如半月软骨板或是韧带等,而这,也正是许多人练习瑜伽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看完克氏的传奇故事,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好学及研究的精神,他的创新注入瑜伽新的生命,他的学习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给艾氏,艾氏后来在体位法的钻研是令人感到激赏的,因为他比克氏更早接触到一般的普罗大众,最重要的是,艾氏曾经受过伤,古人曾说:生病,是人最大的导师,它教会体认肉体的侷限性,也凸显出精神的超越性。

仅以此文,与各位分享,也希望在面临教学瓶颈的同好们,看完此文之后,能有重新再出发的斗志。

judyyoga


  • 留言者: may
  • Email: may125may@yahoo.com.tw
  • 网址:
  • 日期: 2007-11-03 00:40:52

ㄞ…曾几何时也认为”要修练瑜伽是真要独善其身呢!”
{因为也巧遇–抛家弃子才能成就瑜伽理念的前辈}
哈!哈!幼稚年代总有”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的确!不是这样ㄉ啦~
无上智者 克氏的老师 Sri Ramamohan Brahmachari圣拉玛默罕
对克氏学成后的两点要求才是真的行走在”人道”上
对整个社会.国家.才是有生生不息的运转


  • 留言者: dora
  • Email: fck1a@yahoo.com.tw
  • 网址:
  • 日期: 2007-11-03 16:32:57

谢谢您的分享
瑜伽对我而言是一种让我自信心及活力的运动
而不只是赶流行 不断的学习及成长才是我的最爱
自在的学习和自在的心 瑜伽引导我进入医学的领域去
更深刻的感受人的生.老.病.死 学着接受自己身体的
一切 用语言和自己沟通 清楚自己的目标 努力不断的
去修正自己不正确的瑜伽动作及观念是我最快乐的事
啦!


  • 留言者: 芳娥
  • Email: leefango1167
  • 网址:
  • 日期: 2007-12-03 11:57:48

惠美 谢谢你这么好的文章..好感动


  • 留言者: judyyoga
  • Email:
  • 网址:
  • 日期: 2007-12-03 21:44:20

芳娥
看到你的留言,我好高兴,现在身体还好吧,很怀念你爽朗的笑声以
及对生命的热忱,你是我的偶像耶,我喜欢你正面向上的能量,在你
身旁,就好像在身在天堂,彼此加油囉.
judy

分类: 瑜伽哲学,Pholosophy。这篇内容的永久连结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