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Level 3同學:
第四堂的重點在後彎,第五堂課的重點在側彎,但我們仍將這兩堂的重心放在前彎及後彎上,除了談論SBL/SFL(背部淺層筋膜/腹部淺層筋膜)之外,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在DFL(Deep Front Line)深層腹部筋膜。
DFL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DFL的角色就像帆船一樣,是直立的船桅,兩側的拉繩是SBL及SFL,當我們站立時,我們就像一艘船,船桅就是我們的脊椎,但別忘了,身體是立體的結構,尤其是腹面有許多的體腔,因此,我們的身體結構比帆船複雜多了。
在上課時,我們又重新温習前彎的定義,當兩個骨頭之間的角度變小,就是Flexion,反之,就是Extension。但特別是膝關節站立時,是Knee Extension,屈膝是Knee Flexion。前彎是一個很模糊的字眼,是髖關節屈曲或是脊椎前彎,Flexion可以意譯成前彎或是屈曲,但定義是不變的,即關節角度變小。
後彎,也是,一般後彎就是指脊椎後彎,英文是Spine Extension,Extension可以翻成伸展,但實際上脊椎伸展的角度已經大到變成後彎,所以翻成脊椎後彎較貼切。以皮拉提斯來說,重視的是核心肌群,因此前彎是定義為Spine Flexion但瑜伽是Hip Flexion髖關節前彎,不一樣。請特別注意。
說明完前彎、後彎,但最重要的是核心。瑜伽的重點也在於核心肌群同皮拉提斯一樣,但更微精細──談的是Inner Core Unit內核心肌群。瑜伽強調柔軟的腹部,但能做到強而有力的吐納,因此腹部結實但又柔軟,能夠如老子所言:「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橐籥乃鼓風箱,空才能生萬有,就像臟與腑相匹配一樣,空與實就如陰與陽一樣,既相生又相剋,一消一長,才能產生流動,動態平衡的流動。這就像是瑜伽人所練的內核心一樣,一消一長,帶動胸腹腔的運動。
DFL是腹部深層筋膜,由腳底而上,到大腿分為前後兩條筋膜線,沿著脊椎往上,到橫膈膜處兵分三路將心肺包裹得緊實又有彈性。這有點像是相機袋中的分隔泡棉一樣,將每一個昂貴的鏡頭用泡棉逐一分開,緊實但又具有彈性,就是DFL的特色,但因為此一筋膜線是沿著脊椎盤延向上,故在體位法的練習中,唯有呼吸法可以訓練到。
記得,沒有呼吸就沒有瑜伽。
談到DFL,我們看到最重要的筋膜線是上下垂直將身體的臟腑相裏緊,這令人想到經絡銅人身上的經絡線,足三陽與足三陰,足三陽由頭到腳,分別如下:
足陽明胃經-由眼眶下的承泣到第二趾的厲兌
足少陽膽經-由眼眶外角的童子髎到第四趾外側的足竅陰
足太陽膀胱經-由眼眶內角的睛明到第五趾外側的至陰
足三陰呢,恰恰相反,由腳底走到胸,分別如下:
足太陰脾經-由大趾內側的隱白到腋下的大包
足厥陰肝經-大趾外側的大敦到第九肋骨下緣的期門
足少陰腎經-腳底湧泉到鎖骨下的俞府
足三陽與足三陰,就像六條細繩將人體由前後兩面及兩側一一貫穿,這六條低電阻的能量通道,可以將臟腑的能量傳布出去,以維持人體重要機能的運用。但別忘了,還有手三陽及手三陰,這留著下一堂課分析。
經絡與瑜伽的結合,在YinYoga的教學理念體現,瑜伽與經絡這原本是東方古老的智慧,但最後的整合卻在西方,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的確有助於後進者的學習,只是身為東方人的我們,應該要更積極的研究東方文化的精髓,才不至於流入形式化教學的窠臼。
明白為何而教比明白如何教,來得更重要!目前很流行的拍打法,實際上是有技巧及禁忌的,但在一窩蜂之下,大部份的人都拍出一堆問題,同學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有精細的分析:
隨筆之二十二(論蕭宏慈先生的拍打)–林兩傳 醫師 榮春中醫診所院長http://www.wretch.cc/blog/springdrlin/34575561
以下是DFL的筋膜定位點及路線。請同學可以上YouTube看一下有關abdominal cavity的影像,就能明白肌肉的立體位置,最重要的是,要有整合的概念,也就是肌肉是群組在工作,但透過筋膜的串連,可以讓身體的功能發揮到最大,這個影片在課堂曾播放,但在 youtube也有展示.
anatomy of the abdomen~,abdominal cavity
Dear Level 1的同學:
這周我們談到了核心的基礎概念,核心顧名思義就是身體最核心的部分,因此,也是身體重心的所在,核心一旦不穩,身體就會受地心引力的影響,會加重更大的壓力在關節上,尤其是關節軟骨.
軟骨,是最具有彈性及韌性的結構,有點像是橡皮擦,可以拉開一點點但韌性十足.軟骨一旦磨損,關節就開始退化,而且容易增生骨刺.為了不讓關節過度使用,上帝還設計了韌帶的構造.
韌帶,就是用來限制關節不要超過正常角度的結構,因此,不要使勁地去伸展韌帶,尤其是韌帶過鬆的同學.還記得,我們測試的遊戲嗎?九分裡頭只有一兩位是超過五分,這兩位同學就是屬於韌帶過鬆的體質,所以可以輕易做到很難的動作,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他們要強化的是韌帶的強度以及肌肉的強度,以補足先天韌帶過鬆的特質.因此,瑜伽的指導者必須明白每個人的身體特質,不要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要伸展到極限.對於韌帶過鬆的人來說,如此極限地練習,會造成全身體的韌帶拉伸過度,會造成關節的不穩定性增加,最後,關節容易出問題,如椎間盤凸出,脊椎長骨刺,關節退化等等諸多毛病.將來,關節容易變成氣象台,天氣一變化,關節就會腫漲不舒服,很麻煩!!!上下樓梯也不方便,有時,還容易腳軟,因此使不上勁.
解決傷害的方法很簡單,首先是請醫師診斷,找到傷痛病因,然後對症下藥。但要記得,不是不痛了就是好,錯!除了必須做矯正動作之外,最重要的是進行肌力強化的動作,千萬要記得,不平衡之後變平衡,還必須循序漸進的強化肌力才是關鍵。但一般人都忽略此一重要性.因為大家不明白組織受傷後,整體肌力會一直往下滑,做強化動作是重新訓練已經衰弱的肌力,強化已經脆弱的組織。肌力也須要再教育!若受傷處持續有酸、沒力,這就表示沒有做肌肉強化。療癒是一條漫長的路,只要軟組織如果受了傷,沒有完全復原,到時同樣的體位法不斷地操練之下還是會再受傷。找出受傷原因及組織弱點,並且配合強化運動,讓肌肉組織強壯到可以負荷原來的練習或是工作,這樣才是完整的療癒過程。
受傷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是當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受傷時,那就意謂著職業生涯面臨巨大考驗,以下是幾則報導,學著用解剖學的觀點去看新聞.但可以先看一下以下的 video,會更有概念.
Movement of the Joint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OMFX_83sqk&feature=related
Joints-4-Synovial Joint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aHqtKOytsY&feature=related
NurseReview.Org – Animation on Joint Movemen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nBJB18ulLI&feature=related
GCSE PE Edexcel C4 – Joint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XoMa2bVC18&feature=related
Knee Ligament Anatomy Anima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TV5Yo3E7VQ
Músculo – Actina y Miosina–這裡是講肌肉的基本結構,很重要…先有概念即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q_PduV0XpE&feature=related
———————————————————————————————————————-
實戰演練
Cheers 2009-03-27 第100期
郭泓志:豁出去 用力丟就對了!
許瓊文
郭泓志,一個天生的棒球好手,卻幾經波折,左手肘歷經4次開刀。面對總有變化的傷勢,堅持走過漫長的復健,2008年他在大聯盟從先發轉任中繼,交出亮眼的成績單,讓「永不放棄」的傳奇再添一筆。
2008年12月18日,郭泓志在累計1,200萬世界球迷人次的票選下,獲得美國職棒大聯盟官網主辦的TYIB(This Year in Baseball)Award「最佳布局投手」(Setup Man of the Year)。
郭泓志以30.3%的得票率,大幅領先第2名19.2%光芒隊的巴佛。他會如此受到全世界大聯盟球迷的喜愛,因為郭泓志在2008年球季的表現太亮眼了。雖然出賽不多,郭泓志共投了42場(包含先發3場)、主投80局,防禦率2.14,獲得5勝3敗戰績。但小小郭只被敲出60支安打,並且送出多達96次三振。前後經歷過4次手術,歷時將近8年的復健生涯,始終沒有讓郭泓志放棄棒球這條路,「如果他沒有決心,他就只是無名小卒。」大聯盟官網如此形容他。
意志力:一定要重登投手丘
將時間回到2年前,郭泓志引起世人注目的那場比賽,美國時間2006年9月8日,他首度在大聯盟擔任先發登板。
那一場,郭泓志以時速高達96英哩(相當於155公里)、他最擅長的速球,三振了7名打者,投完6局後,率道奇隊以5:0打敗大都會隊。
郭泓志終於贏得他生平第一場大聯盟的勝投。
當時,他已經到美國7年,手肘開過3次刀,其中包含2次著名的Tommy John韌帶重建手術,在多數人仍對他的手肘感到存疑時,郭泓志的這場勝投,等於以全場的歡呼聲共同見證過去7年漫長的復健之路,沒有白費。
正當大家以為郭泓志已經苦盡甘來時,沒想到2007年,他又因為手肘的碎骨影響投球,在7月23日、他26歲生日那天,郭泓志決定開第4次刀。
跟Tommy John韌帶重建手術比起來,這次只是開刀將一些增生的碎骨取出,手術雖只花25分鐘,但是對郭泓志而言,又是一次復健、修養,以及球季宣告報銷無法出賽的折磨。
很多運動員在受傷之後,一蹶不振,怎麼樣也無法回到原本的狀態;因為體能可以訓練、姿勢可以調整,但是被消磨的意志力,卻怎麼救也救不回來。
郭泓志依靠的,是一股無比執著的個性,堅持到底,絕不讓自己的意志有一絲消沉,他告訴自己:非得重返投手丘不可。
早在郭泓志高中時期,他就是台灣棒球界的明日之星,可以投出150公里以上的快速球,加上是少有的左投手,很快就被國外球探相中。才高中畢業18歲的年紀,美國洛杉磯道奇隊以125萬美元(約台幣4,033萬元)簽約金,簽下郭泓志,開始他在美國職棒的生涯。
原以為到美國打球後,一切可以一帆風順,怎麼也料不到竟會是一段布滿荊棘的職棒生涯。當時郭泓志還是中華青棒代表隊的一員,與道奇簽約後,無法在IBA青棒賽及亞洲賽出賽,被中華棒協開除,更被當時的媒體嚴厲批評;加上他涉世未深,與經紀人簽下佣金比率高達20%的不平等「吸金」合約,讓美國職棒生涯的第一步就蒙上陰影,陷入被惡意剝削的處境。
但這些都不影響他想在異鄉闖盪的企圖。「剛去到那,每一件事情都很新鮮,什麼都不懂,但也什麼都不怕,覺得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阻擋我。」
就當郭泓志準備大顯身手時,展開的卻是一連串開刀、復健、開刀、復健的惡夢。
郭泓志在小聯盟1A的第一場處女秀,先發的3局中,連續三振了6個人,而且都是高達150公里以上的速球,讓場邊的球探驚呼這樣年輕的選手竟有如此實力。就在奮力投出倒數第二球時,郭泓志聽到自己左手傳出「啪、啪」二聲,當時並不曉得,自己左手的韌帶已經斷了,忍痛繼續投完那一局的最後一顆球,結果也是那次球季的最後一顆球。
第1次TJ手術:要開就開吧
被診斷出必須接受Tommy John手術時,郭泓志其實沒有想太多,只覺得「喔,既然醫生說要開刀,那就開刀吧!」心中根本沒想過,可能有一天自己再也沒辦法投球。
他不怕開刀,「哪個運動不會受傷的?」郭泓志試著輕鬆看待,但此後將近2年的復健生活,才是真正難熬的地方。
「前1、2年復健,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動作,重複著很單調的事情,累的時候會特別想念家人、想念台灣,」他描述當時的心情說。失去球場,等於失去了舞台,郭泓志難掩失落;更在開刀後的幾個月,傳來父親病逝的消息,因為兵役問題,郭泓志無法即時回台奔喪,身心備受煎熬。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適應美國的生活,英文不好,哪裡都不敢去,也沒有人可以講英文,」郭泓志回想,「我常常會自己拿著紙,聽聽音樂、寫寫字,過幾天,我再把寫過字的紙拿出來,假裝好像有熟悉的中文字可以看。」說完他停了一會,看是不是每個人都聽得懂他的冷笑話。
這時候經紀人岩元理惠在旁插話說,郭泓志特別愛講冷笑話,常常讓人當下摸不著頭緒,是個不折不扣的冷面笑匠。
在場的人配合地跟著笑起來,郭泓志臉上透出一種調皮又混雜得意的表情,似乎對自己的冷笑話覺得很滿意。但隱藏在這些笑話的背後,其實是不為人知的辛苦、掙扎。當時的郭泓志沒有其他選項,只有往前看,努力做好每天該做的復健工作。
第2次TJ手術:萌生放棄念頭
2002年釜山亞運,中華隊徵召復健中的郭泓志回台打球,結果幾場球下來,表現並不理想,再加上檢查出韌帶置換的地方有「打結」情形,因此必須再次開刀做清理。2003年,郭泓志又因手肘韌帶纖維化的情況,必須再次進行Tommy John手術。遠在台灣的母親天天以打電話、傳簡訊的方式關心他,「第1次開刀,媽媽叫我要保重,認真做復健;但是,開第2次刀時,媽媽說,如果真的不開心就回來,不要硬撐。」面對親情呼喚跟備受打擊的自信,要回去?要繼續?郭泓志陷入天人交戰。
但球隊找來也曾動過兩次Tommy John手術的知名投手崔佛特(Darren Dreifort)鼓勵他:「我30歲開第2次韌帶重建手術,現在還在場上投球,你才22歲,你一定也可以。」隔天好像就不會痛了,所以就繼續吧!
談起那段時間心情的波濤洶湧,郭泓志顯得非常真實,沒有保留,也不刻意包裝。「在我的人生裡面,我不止一次想放棄棒球,」他坦率地說。對於外界賦予他「永不放棄」的形象,他自己卻似乎不太以為然,「我常常告訴自己,如果明天練習的時候,手還是會痛,我就放棄不投了。」只是,不知道是老天眷顧,還是天生離不開棒球這條路,儘管軟弱確實存在,但鬥志的力量更大。「隔天,好像就覺得比較不會痛了,所以就繼續吧!」郭泓志笑著說。
其實,一路走來的起起伏伏,只有郭泓志點滴在心,最後終歸成簡單的一句話:「啊……,我怎麼放棄的了啊?棒球是我的興趣,也是我唯一會的事情。」失去過,他更懂得珍惜;受傷過的地方,復原後也讓他變得更堅強。「我能再投球,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這是郭泓志現在的寫照:他把每一球都當作是這生的「最後一球」,「豁出去,用力丟就對了!」
郭泓志受傷大事紀
★2000年4月進行第1次手肘韌帶重建手術
★2002年釜山亞運結束後,進行手肘結締組織清除手術
★2003年4月進行第2次手肘韌帶重建手術
★2007年開季前因左肩傷勢進傷兵名單
★2007年7月5日手肘發現碎骨,被放進60天傷兵名單
★2007年7月26日手肘關節鏡手術,清除碎骨
★2008年整季出賽42場投80局,未進過傷兵名單
★2009年5月2日
揭秘伍茲受傷全過程 老虎第一次受傷去年七月份
http://news.sina.com 2008年06月18日 20:45 北京新浪網
老虎伍茲帶著美國公開賽的獎杯輕輕地步出多利松–帶著比任何人想像的都更嚴重的左腳,他似乎命中注定要贏得這場勝利。一群小孩子呼喊著他的名字,老虎伍茲回過頭來,向他們揮手示意。事實証明那是一個具有標誌性的動作。再見,老虎!明年,我們再相會!
當地時間星期三,老虎伍茲透露他帶著左膝蓋拉傷的肌腱至少打了10個月,在美國公開賽之前兩個月,他遭受了雙重應力性骨折。他表示會再一次動手術,這個賽季他都沒有辦法再比賽了。這意味著他年度最後兩場大滿貫賽以及萊德杯都無法參與。老虎伍茲在其官方網站上說:“現在,很明顯,聽從醫生的建議才是正確的事情,我需要完成手術,將精力放在膝蓋康複上。” 可以肯定,老虎伍茲參加美國公開賽並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回過頭來看這個勝利更顯得難能可貴。
4月15日的手術清除了左膝蓋的一些軟骨組織,老虎伍茲有兩個月時間沒有參加比賽。在紀念高球賽即將開始的時候,他遭遇了左脛骨雙重應力性骨折。老虎伍茲在佛羅里達看醫生的時候,揮桿教練漢克-哈尼與他在一起,漢克-哈尼聽到醫生說老虎伍茲最好的治療方案是三個星期用拐杖支撐,接下來休息三個星期。根據漢克-哈尼的描述,老虎伍茲當時看著醫生,對他說:“我要打美國公開賽,我會贏得那場比賽。”
“隨後他開始穿鞋。”漢克-哈尼回憶說,“他看著我對我說:‘漢克,來,我們今天開始練習推桿。’每天晚上,我都在想他不可能參加比賽。從餐桌到冰箱的30秒鐘路程中,他都要停下來休息一下。
“他不會錯過多利松舉行的美國公開賽。這里沒有什麼爭論的余地。”
這一屆美國公開賽注定要被議論許多年。
儘管前交叉韌帶拉傷,以及雙重應力性骨折,老虎伍茲卻贏得了一場他需要打五天的大滿貫賽。在這場比賽中,他畏手畏腳,表情痛楚,可是他卻打出了一系列可以彪炳汗青的卓越好桿。他總共打了91個洞,每天起來他的腿都嚴重過前一天,最終他在第19個加洞打敗了洛克-梅迪亞特(Rocco Mediate)。“當我談論高爾夫的時候,老虎是不計算入內的。”洛克-梅迪亞特星期一在延長賽結束之後說,“他不是凡人。”
32歲的老虎伍茲並沒有說他什麼時候動手術,可是他取消了星期二在底特律聯信銀行公園(Comerica Park)計劃舉行的教球活動。漢克-哈尼說普通的恢復期是6到8個月。這是五年之中,老虎伍茲對左膝蓋所做的第三次手術。
“這里肯定有爭論他是否應該著急回來參加美國公開賽。”他在IMG的經紀人馬克-斯坦伯格(Mark Steinberg)說,“可是我想他從下個手術著急回來比賽的爭論不會有了。他不再需要那麼做了。奧古斯塔要到明年四月份。如果事態按照計劃發展,他能夠打一到三場比賽。”
老虎伍茲第一次接觸漢克-哈尼是在2002年年底,當時他想修正猛烈的揮桿,該揮桿給他的左膝蓋施加了巨大壓力。漢克-哈尼懷疑疼痛一直在增加,在去年的英國公開賽之後,老虎伍茲不同尋常地停止練球。
[……]